“将军,齐军来了!”一名斥候跑来报告。向寿登上悬崖,远远看见一支齐军朝着山谷走来,大约有两万余人,旗帜上绣着“齐”字,士兵们个个盔明甲亮,看起来士气正盛。
“按计划行事。”向寿低声下令。
很快,齐军走到了谷口。齐军主将田盼勒住马,看着狭窄的谷道,皱了皱眉:“这山谷太窄,恐有埋伏,先派一支小队进去探探。”
一支五百人的齐军小队走进了山谷,刚走了一半,突然听到一声哨响,两侧悬崖上的秦军弓箭手立刻放箭,箭雨如蝗般落下,齐军小队瞬间倒下了一半。
“有埋伏!撤退!”小队队长喊道,可不等他们转身,谷口的大树突然被拉倒,挡住了退路。与此同时,谷道里的干草被点燃,大火瞬间蔓延开来,浓烟滚滚,呛得齐军士兵咳嗽不止。
“杀!”向寿手持长戟,从悬崖上跳下来,秦军士兵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齐军。齐军陷入混乱,四处逃窜,却被大火和秦军逼在谷中,只能拼死抵抗。
田盼在谷口看到这一幕,气得咬牙切齿:“没想到秦军竟有埋伏!传我命令,全力进攻,救出被困的弟兄!”
齐军主力朝着谷口发起猛攻,可秦军凭借地形优势,死死守住谷口,弓箭、投石不断落下,齐军死伤惨重,却始终无法进入山谷。田盼看着谷中越来越旺的大火,知道被困的士兵已经没救了,再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,无奈之下,只好下令撤军。
“将军,齐军撤了!”一名士兵跑来报告向寿。向寿擦了擦脸上的血迹,看着齐军撤退的背影,松了一口气——他成功了,至少拖住了齐军,为甘茂争取了时间。
宜阳城下,甘茂正亲自推着冲车撞击城门。城门已经被撞出了一道裂缝,城上的韩军士兵疯狂地往下扔滚木,甘茂的手臂被砸中,鲜血直流,却始终没有松开冲车的把手。
“上将军!齐军撤了!向将军击退了齐军!”一名亲兵跑来,声音里满是兴奋。
甘茂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精光:“好!传我命令,发起总攻!今日不破宜阳,誓不回营!”
秦军士兵听到齐军撤退的消息,士气达到了顶峰。冲车再次撞向城门,“轰隆”一声巨响,城门终于被撞开了!甘茂第一个冲了进去,长剑一挥,斩杀了两名冲上来的韩军士兵。
“杀进去!”秦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入城中,与韩军展开巷战。韩军士兵虽然顽强抵抗,但在秦军的猛攻之下,很快就溃不成军。公孙喜亲自率军在城主府抵抗,却被秦军士兵团团围住,他手持长剑,斩杀了数名秦军士兵,最终因力竭被擒。
“公孙喜,你降是不降?”甘茂走到公孙喜面前,问道。
公孙喜抬起头,眼中满是不甘:“我韩军虽败,却绝不投降!要杀要剐,悉听尊便!”
甘茂叹了口气,下令将公孙喜关押起来。此时,城中的抵抗已经基本结束,秦军士兵正在清理战场,到处都是韩军士兵的尸体和散落的兵器。甘茂走上宜阳城头,看着东方的天空,太阳已经升起,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,照亮了秦军士兵脸上的笑容。
三日后,咸阳传来消息,武王嬴荡得知宜阳大捷,亲自率军前往函谷关迎接秦军。甘茂率领秦军将士,押着公孙喜和被俘的韩军士兵,朝着函谷关进发。
函谷关前,武王身着天子甲胄,站在关门前。看到甘茂率军而来,武王快步上前,握住甘茂的手:“甘将军,你辛苦了!拿下宜阳,大秦东进之路终于打通了!”
甘茂单膝跪地:“臣幸不辱命,拿下宜阳,全赖陛下洪福,赖将士们死战!”
武王扶起甘茂,哈哈大笑:“将士们的功劳,朕自有赏赐。甘将军,你立下此不世之功,朕封你为左丞相,食邑万户!”
甘茂再次跪地谢恩,起身时,看到秦军将士们都在看着他,眼中满是敬佩。他抬头望向东方,那里是中原的方向——宜阳已破,大秦的铁骑,很快就要踏上那片土地,开启统一六国的大业。
夕阳下,秦字大旗在函谷关前飘扬,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,仿佛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。甘茂知道,宜阳之战只是开始,未来还有更多的仗要打,更多的城池要攻,但他坚信,在武王的带领下,在大秦将士的奋战下,终有一天,天下将尽归大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