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"寡人还没老到走不动路。\"穆公笑着拍他的后背,\"你打造的'轻坚甲',给寡人也备一套。\"
走出军帐时,月光已铺满校场。孟明视看到远处的兵器坊还亮着灯,铁匠们正在赶制新的投石机。风里飘来铁器淬火的味道,混杂着战马的嘶鸣与士兵的呼喝,像一首雄浑的歌谣。
三日后的朝会上,穆公的提议遭到群臣反对。上大夫邳郑父捧着奏疏叩首:\"晋襄公新丧,此时伐晋恐遭诸侯非议。且我军刚经崤山之败,当以稳固为主。\"
\"非议?\"穆公敲击着案几,青铜酒樽里的酒液泛起涟漪,\"当年晋人在崤山设伏时,何曾怕过非议?\"
他站起身,扯开朝服的腰带,露出里面的麻布孝衣——那是为崤山阵亡将士穿的。满朝文武见状皆俯首屏息,唯有蹇叔上前一步:\"君上要伐晋,老臣不反对。但需先遣使入楚,稳住南方;再令西戎出兵牵制晋军右翼。\"
\"就依先生之计。\"穆公看向站在武将列首的孟明视,\"你需要多少粮草?多少甲兵?\"
\"三万骑兵足矣。\"孟明视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\"臣请带五百辆投石车,直取晋国的王官城。\"
散朝后,孟明视在宫门外遇到了白乙丙。这位与他一同从晋国逃回的将领,正指挥士兵搬运新铸的秦锐剑。剑刃在阳光下泛着青蓝色,据说掺入了西戎的铁矿砂。
\"听说君上要御驾亲征?\"白乙丙递给他一把剑,\"这柄是你的,刻了'复仇'二字。\"
孟明视拔剑出鞘,剑身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冷光。他想起两年前被晋军俘虏时,晋襄公的侍臣曾用剑尖挑起他的头盔,嘲讽秦人的兵器粗劣。如今这些秦锐剑,能轻易劈开晋国的皮甲。
\"告诉弟兄们,\"他将剑收回鞘中,\"再忍一个冬天。开春后,咱们在晋人的土地上饮马黄河。\"
冬雪覆盖咸阳城时,军事学堂的少年们正在演练山地搜索阵。孟明视站在高处观望,看到那些裹着厚棉衣的少年,像一群机敏的猎犬穿梭在积雪的丘陵间。他们手中的短弩,是按他的图纸改良的,可以在狭窄地形中快速发射。
\"将军,\"传令兵送来蹇叔的书信,\"西戎的使者到了,带来了三千匹战马。\"
孟明视接过书信,蹇叔在信中说,晋国的新君晋灵公年幼,大权掌握在权臣赵盾手中,此人刚愎自用,正是伐晋的好时机。他抬头望向东方,雪雾中的秦岭仿佛化作崤山的轮廓,那些沉睡在山谷里的英魂,似乎正在等待一声唤醒的号角。
除夕之夜,孟明视在军营中与士兵们同吃年夜饭。一锅羊肉汤在篝火上翻滚,混着青稞酒的香气。忽然有士兵唱起秦地的歌谣,唱到\"崤山多白骨,秦魂不归乡\"时,满营皆泣。
孟明视端起酒碗,对着东方一饮而尽。他知道,此刻的咸阳宫,那位白发老人也一定在望着晋地方向。
开春的第一场雨落下时,秦军的先锋已抵达黄河西岸。孟明视站在渡口的高台上,看着工匠们搭建浮桥。雨丝打湿了他的轻坚甲,却浇不灭甲胄下的热血。远处传来阵阵鼓声,那是秦穆公的仪仗到了。
\"将士们!\"老人的声音透过雨幕传来,\"今日过河,不是为了掠夺土地,是为了给崤山的弟兄们讨个公道!\"
孟明视拔出秦锐剑,剑尖指向对岸的晋国土地。三万骑兵同时举剑响应,声浪盖过了黄河的涛声。他勒转马头,率先踏上浮桥,身后是滚滚向前的铁骑洪流。
雨水中,他仿佛看到了崤山谷地的那些巨石正在崩塌,看到那些阵亡的弟兄们从泥土中站起,跟随在大军身后。
\"驾!\"他轻喝一声,战马踏过浮桥,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。复仇的道路,已经在脚下展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