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501章 分头押注,王杨两家(1/2)

不过分头押注也是常事,况且是王、杨两家这样的大家族。

就如同历史上王离兵败后,其子王元与王威分家、分别前往琅邪与太原避难,这也是俗话说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、分担被族灭的风险。

而这王家也是福泽深厚,这两家王氏日后一家成了鼎鼎大名的琅邪王氏,另一支则成了同样鼎鼎大名的太原王氏。

其中琅邪王氏凭借着二十四孝中“卧冰求鲤”的主人公王祥一举得势,后在“衣冠南渡”后,拥戴司马睿为帝,中兴晋室。

也正因如此,与当朝皇帝的司马家形成了“王与马”共天下的局面,被司马睿称为“第一望族”,可以说司马家能够稳定,琅邪王氏居功至伟。

王敦、王导、王羲之,便是出自琅邪王氏,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王氏,也是琅邪王氏。

后在南北朝时,依旧是名门望族,隋唐之时再度分家,其后在唐时出了四名宰相与一位皇后。

而与琅邪王氏相对的太原王氏同样不遑多让,太原王氏分为两支,其中一支出了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,吕布的义父之一。

而这两支王氏,在两晋时期共计出了十一名宰相与三位皇后。

其中王允的侄子王凌,在曹魏时担任司空,在高平陵兵变后更是被司马懿安抚,升任太尉。

但王凌忠于曹魏,策划兵变后被“夷三族”,但饶是太原王氏在受到如此波及后,依旧在隋唐时期成为了“五姓七望”之一。

这就可以体现出分家的好处了,后世王姓之人,更是不知有多少出自这两家门下,即便历史上有不少王姓之人强行认祖,但也足以证明历史上王元与王威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。

而这个世界的杨端和与今日的寿星杨樛乃是同宗的堂兄弟,而杨翁子则是杨端和的儿子、杨樛的子侄。

林跃先前所熟识、如今担任颍川郡郡尉的杨熊,便是出自杨端和一脉,杨喜也是如此。

而这杨武,却是出自杨樛一脉。

历史上作为同获项羽皮肤碎片的杨喜、杨武这对同宗兄弟,与王家相比也是不遑多让。

尤其是杨家最后倒戈向大汉,兄弟二人凭借着项羽皮肤碎片的加持,杨喜在汉高帝七年正月被封为赤泉侯,食邑一千九百户;而杨武则在汉高帝八年三月被封为吴房侯,食邑七百户。

可以说二房杨氏子孙,均在改朝换代后获得了彻侯的爵位。

而杨武一脉,在大汉棋圣刘启在位时,杨武之子杨去疾获罪,撤销侯国,在汉宣帝时“诏复家”,但无子嗣。又再“复家”,过继玄孙杨继承爵位,后又无子,终绝嗣。

而杨喜一脉,则是在杨喜尚在时便因罪被剥夺了爵位,但仅仅第二年吕后便恢复了其爵位,其子孙亦是多次被夺爵,又多番复封,最终于西汉末年求复不得,其后便与爵位无缘。

但杨喜相较于杨武,后人却很是争气,其曾孙杨敞,不止是司马迁的女婿,还官至御史大夫、丞相,获爵安平侯。

同时他还跟随霍光废除皇帝刘贺,拥立汉宣帝即位。

而杨敞的玄孙杨震,更是官居东汉太尉,被称作“关西孔子”,与其子、孙、重孙,皆为东汉太尉,时称“四世太尉”,正式使得“弘农杨氏”之名响彻天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欧巴小说网 . www.kemoluo.com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欧巴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