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梯门打开,二楼中控室的屏幕墙亮得晃眼,十几个显示器实时播放着生产区画面。
炼钢炉的火焰、传送带的钢材、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,一切看起来井然有序。
万海指着最中间的屏幕,声音里满是得意:
“董市长您看,这是我们的 120 吨转炉,去年刚从德国引进的,炼一吨钢比老设备省 30 度电。”
董远方盯着屏幕里的炉体,指尖却在记忆里翻找资料 。
鑫海是在原唐海钢铁二厂基础上改制的,十年前整合另外四个国营老厂时,那些老厂的设备清单,多是六七十年代的 30 吨小转炉。
他顺着万海的话头问:
“这四个老厂的旧址,现在都做什么用了?”
万海眼神闪了闪,笑着说:
“市区里的老厂房都拆了,空出来的地交给鑫海地产开发,建了三个商品房小区,还配了学校和商场,也算给市民办实事了。”
董远方心里了然 ,资料里写的 “土地盘活”,原来就是变卖给鑫海的地产公司,这算盘打得可真精。
从中控室出来,万海终于带着他们去了生产区。
钢结构厂房宽敞明亮,进口冶炼炉上的仪表闪着绿光,传送带将钢坯运往轧钢车间,看着确实像那么回事。
“这些年我们陆续更新了五条生产线,现在的工艺在国内都是顶尖的。”
万海走在前面,声音洪亮。
董远方却注意到,车间角落堆着几台生锈的老设备,铭牌上还印着 “1978 年唐钢二厂” 的字样 。
看来所谓的 “整体升级”,不过是新设备掺着老底子,根本达不到 “一加一大于二” 的效果。
“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,不能只看设备先进,管理得跟上。”
董远方停下脚步,指着墙上的安全标语,语气严肃。
万海立刻点头:
“您放心,我们专门成立了安监部,每周排查隐患,还装了智能监控,一有问题马上报警。”
离开第一炼钢厂,万海又带他们去了铁路运输专线。
仓库里堆着小山似的钢材,蓝色的防雨布盖得严严实实。
董远方绕着仓库走了一圈,心里有了数 。
他当年牵头济水钢铁改制时,年产 500 万吨的厂子,仓库规模也差不多这样,鑫海对外宣称 2000 万吨产值,这里面的水分可不小。
可转念一想,鑫海上交的税款又是唐海最多的,这矛盾背后,恐怕藏着更复杂的账目问题。
“万总,午饭就不麻烦了,我们还要去一厂看看。”
董远方婉拒了万海的宴请,语气不容推辞。
万海也没多留,只是笑着说:
“那我就不送了,董市长以后常来指导工作。”
车子驶离鑫海,往唐海钢铁一厂方向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