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漓。”他点头回应,眼神与她相交,嘴角也弯起。
熊熊的篝火在夜空中摇曳,跳跃的火苗映照着两张陌生而又充满好奇的面孔。尽管他们之间横亘着语言的障碍,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们交流的欲望。他们用最古老、最直接的方式——手势和表情,来传达彼此的名字。一个简单的手势,一个微笑,一个点头,都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。在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夜晚,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,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鸿沟,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联系。
笑声在篝火旁回荡,与火光交织在一起,仿佛在这片血与泪的暮色中点亮了一缕温暖的火苗。这笑声不仅是对彼此名字的回应,更是对这种跨越障碍的交流方式的认可和喜悦。在这个瞬间,他们忘却了周围的世界,忘却了彼此的陌生,只剩下那温暖的篝火和彼此的笑容。
一旁的巴楚埃看着这一幕,心头陡然涌起一股酸溜溜的醋意。她嘴角一撇,低声嘟囔:“哼,就凭一把花生换两根辣椒,就能腻歪成这样!”
话音未落,巴楚埃猛地一甩手,“啪”的一声,把整袋花生重重丢在地上。布袋砸在泥土里发出闷响,花生壳哗啦啦滚散开来,叮叮咚咚地撞击石头,仿佛替她打出一串不满的节拍。
巴楚埃不再多看,转身迈开步子,脚步轻快却透着几分赌气。火光映在她的侧影上,勾勒出一丝倔强的冷意。
篝火旁,阿涅赛正静静坐着,小本子摊开在膝头,纤细的笔尖在纸页上轻盈游走。她描摹着山川与篝火的轮廓,笔下的线条柔和流畅,仿佛能把夜色的静谧一笔笔收拢。
巴楚埃走过去,重重一屁股坐下,气息里还带着没散尽的火气。可当她的目光落在阿涅赛笔下的世界时,眼神渐渐柔和。那轻轻的沙沙声,那不经意间从阿涅赛口中溢出的细语般哼唱,宛如夜风拂散火堆的青烟,慢慢冲淡了她心中的不快。巴楚埃靠得更近了一些,任由那一片安静与温柔将自己包裹,像是找到一处能让醋意沉淀下去的避风港。
李漓与尼乌斯塔的交流,已从最初笨拙的手势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亲密的呢喃。火堆的橙黄光芒在夜色中跳跃,映照着他们的面庞。李漓的笑容在火光里显得格外温和,他轻轻握着尼乌斯塔的手,指着天幕的繁星,比划着远方的故事。尼乌斯塔歪着头,眼睛亮晶晶的,仿佛高原清晨的露珠,既纯净又好奇。她微微前倾,呼吸间带着泥土与野花的芬芳,两人之间仿佛拉起了一道无形的丝线。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暧昧,就连风吹过的落叶沙沙声,都像是在替他们伴奏。李漓正欲低头,试图让眼神传递更多未尽的话语,却忽然被一阵急促清脆的脚步声打断。
塔胡瓦从营地另一头蹦蹦跳跳地跑来,她的身影在火光中灵动明快,长发被夜风扬起,如同一团跳跃的火焰。她稚嫩的脸庞泛着兴奋的红晕,眼睛眨巴着,神情天真直率。她对眼前暧昧的场景毫不在意——毕竟早已习惯李漓的“多情作风”,在这个多元的队伍里,这样的片段早就见怪不怪。塔胡瓦停在两人面前,双手叉腰,像只小鹿般大声嚷道:“老公!吃饭啦!先吃饱了,再跟她腻歪!”塔胡瓦的声音清脆如铃,带着调侃的俏皮,却又直率得毫不掩饰,那种天真亲昵像一泼冷水,将刚才的暧昧瞬间冲淡,却也为篝火旁增添了一阵轻快的笑意。
李漓微微一怔,随即露出一抹尴尬的笑意。他轻轻拍了拍尼乌斯塔的肩,那触感温热而结实,带着一种无声的安抚。然后,他指向塔胡瓦站立的方向,手势夸张:虚拟着勺子舀起食物送入口中,嘴巴还配合着大幅度咀嚼,活像在给小孩子演示。
尼乌斯塔眨了眨眼,眼神里闪过一丝恍然,随即点点头。她起身时的动作轻盈,像风中摇曳的野草,既柔韧又灵动。她紧随在李漓身旁,步子虽小,却带着几分雀跃和好奇,不时转头打量周围的篝火与忙碌的队伍。
两人并肩走向营地,火光在地上拉出他们修长的影子,那两道影子时而交错,时而并行,仿佛一对在无声舞蹈中的伴侣。空气里已弥漫着浓郁的饭香:玉米饼烙出的谷物清香、汤锅里飘出的鲜美气息,还有淡淡的木柴烟熏味,在夜风里交织,让人胃口顿时大开。
营地中央,已燃起一堆又一堆篝火,人们围坐成多个圈子,每个圈子都像一个小小的部落。火光在夜风中熊熊跃动,映照着各族人的面庞,时而明亮,时而晃动。笑声此起彼伏,间或夹杂着异域的歌声与低沉的鼓点,让谷地仿佛变成了一场多族共聚的盛宴。
尼乌斯塔的族人们也逐渐从先前的惊惧中走出,虽然仍旧显得拘谨,但已有人在篝火旁坐下,小心翼翼地接过食物。气氛慢慢舒展开来。
每个火堆前都摆放着简单却丰盛的食物:热腾腾的玉米饼堆成小山,表皮金黄酥脆;汤锅咕嘟翻滚,白汽氤氲,里面煮着切碎的野蔬与肉块,散发出浓烈的香气;还有从村落带来的藜麦粥,淡淡的坚果香弥漫在空气中。妇女们忙碌地分发食物,双手在火光下忙碌不停;孩童们在一旁追逐嬉闹,有人趁机偷咬一口,烫得直咧嘴,却又笑声朗朗。
白日血战的阴影,似乎已被夜色与火光冲淡。此刻的谷地,只有温暖的笑语与食物的香气,像是一张柔和的幕布,暂时将这支多族队伍包裹其中,营造出一份难得的温馨与宁静。
李漓带着尼乌斯塔在比达班身旁坐下。比达班正怀里抱着婴儿,轻轻摇晃哄着,眉眼间透着母性的温柔,仿佛一尊大地的雕像。她抬起头,看了尼乌斯塔一眼,那目光里既有妥协与无奈,又藏着一丝微妙的醋意,像秋风拂过时忽然沁入骨髓的一缕凉意。比达班早已习惯李漓身边不断出现“新宠”,可心底的微妙情绪依然不时浮现。
比达班耸了耸肩,没有多言,顺手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番茄蛋汤和一块金黄的玉米饼。汤汁红亮如宝石,碗沿氤氲着热雾,里面飘浮着细碎的番茄块和嫩黄的蛋花,表面还点缀着几片野葱,散发出酸甜与鲜香交织的气息。玉米饼温热酥软,边缘焦脆,一口咬下,谷物的清甜立刻在舌尖绽开。
这道番茄蛋汤,自从李漓发现番茄以来,几乎成了队伍餐桌上的必备。它已不再是单纯的食物,而像是一种温暖的传统——连接着他们走过的旅途与眼下的营地,让这支漂泊在异乡山地中的队伍,始终能尝到一丝“家的味道”。
尼乌斯塔好奇地盯着碗中翻腾的汤汁,眼神闪动。她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,汤匙在火光下映出银亮的弧线。汤汁入口,番茄的酸甜如夏日果实般瞬间爆开,随即被蛋花的嫩滑温柔包裹,暖意直抵心田。她的眼睛倏然亮起,眉头舒展,嘴角绽放出笑意,甚至忍不住低声发出满足的叹息。那一刻,她仿佛真的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随即,尼乌斯塔将背在背后的兽皮包袱解下。那粗糙的包裹里,塞满了山地的馈赠。她从中取出一根黑乎乎的东西,粗壮的根茎外皮布满炭灰与裂纹,显然是被火烤过的,但却散发着隐隐的甜香。尼乌斯塔两手一掰,把这个东西变成两端。她毫不犹豫地将一段递给李漓,一段递给比达班,动作大方自然,像是在分享一件部落的珍宝,也像是在用最真诚的方式,表达属于她的善意与归属。
李漓接过那段黑乎乎的根茎,指尖沾上了一层细细的炭灰。他下意识凑近一闻,一股熟悉的焦糖般的甜香直冲鼻腔,他的眼睛瞬间一亮,心口猛地一震。
“烤地瓜!”李漓几乎是脱口而出,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激动与微微的颤抖。那一瞬间,他仿佛在无垠的荒原旅途中,意外寻回了久违的乡味。不只是食物,更像是某种埋藏在记忆深处的符号,在他心里轰然炸开。
李漓怔怔地望着尼乌斯塔,眼底涌起难以掩饰的喜悦。那一瞬,他仿佛终于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、几近湮没的宝藏。片刻后,他忍不住,轻声却坚定地吐出一个词:“库玛拉!”
“库玛拉!”尼乌斯塔用纯正的克丘亚语回应,清脆的发音在夜空中荡开,她点点头,笑容绽放,宛若繁星在天幕间闪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