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18集(2/2)

提到母亲,张仪的声音低了下去。他当年为了求仕,离开洛阳时母亲已病重,后来母亲去世,他正在魏国游说,连葬礼都没赶上。这些年在秦国,看似风光,心里却总揣着这份愧疚。

惠文王看着他,知道他是真的想走了。他沉默了很久,才道:“好,寡人准你辞相。但你不能回洛阳,咸阳城外的芷阳有千亩良田,寡人赐你做食邑,还有蜀地的锦缎、西域的明珠,都送到你府里。你要是想秦国了,随时能来章台宫见寡人。”

张仪猛地抬头,眼中满是惊讶。他原以为,辞相后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,没想到惠文王竟给了他这么丰厚的赏赐。他起身跪地,磕了三个响头:“臣谢大王恩宠!臣虽归田,若秦国需要,臣随时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!”

“起来吧。”惠文王扶起他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你为秦国操劳了二十年,这点赏赐算什么。明日朝会,寡人就宣布任命公孙衍为相邦,你安心养病便是。”

第二日朝会,惠文王宣布张仪辞相、公孙衍接任时,朝堂上一片哗然。公孙衍站出来,先向惠文王谢恩,而后转向张仪,躬身行礼:“衍多谢相邦多年提携,日后必不负大王与相邦所托,为秦国鞠躬尽瘁。”

张仪看着公孙衍,想起当年两人在朝堂上因“连横”与“合纵”争得面红耳赤,如今公孙衍却接过了他的担子,心里竟有些欣慰。他躬身回礼:“公孙相邦有雄才大略,秦国在你手中,必能更加强盛。”

辞相后的第三日,张仪便开始收拾行装。老周帮他把《连横策》和这些年的文书整理好,小声问:“相邦,真不把这些献给大王吗?”

“不必了。”张仪笑着摇头,“这些东西,公孙衍用不上,留着给我做个念想就好。”他只带了几件旧朝服、几卷医书,还有母亲的牌位,其余的赏赐,都让老周分给了相府的侍从。

离开咸阳那天,天刚蒙蒙亮。张仪坐着马车,刚出相府门,就见街上站满了百姓,有当年他在商於安抚过的农户,有盐铁专营后赚了钱的商人,还有退役的老士兵。他们手里拿着鸡蛋、干粮,往马车上塞,嘴里说着“相邦慢走”“相邦要保重身体”。

张仪掀开车帘,看着百姓们熟悉的面孔,眼眶又热了。他想起当年推行盐铁专营时,百姓们骂他“与民争利”,如今却来送他,心里百感交集。他对着百姓们拱手:“多谢诸位乡亲,张仪虽归田,必为秦国祈福!”

马车行到咸阳东门时,张仪忽然听见身后有马蹄声。他回头,见惠文王骑着乌骓马,带着王翦、蒙恬赶来,身后还跟着公孙衍。

“张仪,”惠文王勒住马,从腰间解下一块玉璧,递给他,“这是寡人当年即位时的传国玉璧,你拿着,日后若有人敢为难你,凭这玉璧,可直接来见寡人。”

张仪接过玉璧,玉璧温热,上面刻着“受命于天”四个字。他再次跪地,磕了个响头:“臣张仪,谢大王此生知遇之恩!”

惠文王没让他多跪,亲自扶他起来:“走吧,路上小心。寡人在芷阳的田宅已备好,老周会陪你过去,有什么需要,随时派人来报。”

马车缓缓驶动,张仪掀着车帘,看着惠文王、王翦、蒙恬他们站在城门口,身影越来越小,直到消失在晨雾里。老周递过一杯水:“相邦,别难过了,以后还能回来见大王。”

张仪接过水,喝了一口,却觉得比汤药还苦。他望着车窗外的田野,想起当年入秦的时候,也是这样一个秋天,他骑着一匹瘦马,怀揣着连横策,心里满是忐忑。如今二十年过去,他终于可以卸下重担,归田养老,可心里却空落落的,像少了点什么。

马车行到芷阳时,夕阳正好。田宅很大,院里种着梧桐,和章台宫的一样。老周帮他把母亲的牌位供奉在正厅,又端来一碗热粥。张仪坐在廊下,看着夕阳落在梧桐叶上,忽然想起惠文王说的“你为秦国做的这些,寡人都记着”,心里竟渐渐暖了起来。

他摸了摸怀里的玉璧,又看了看院外的良田,嘴角勾起一抹笑。或许,这样的结局,已经很好了。

而咸阳的章台宫里,惠文王站在高台上,望着芷阳的方向,手里握着张仪递上来的《连横策》。公孙衍走过来,轻声道:“大王,相邦已安全抵达芷阳,派人来报平安了。”

惠文王点了点头,声音有些沙哑:“知道了。你要记住,张仪虽辞相,他的连横之术不能丢。秦国要东进,还需借重他当年打下的根基。”

“臣明白。”公孙衍躬身应下,看着惠文王手里的《连横策》,忽然明白,张仪虽走了,可他为秦国铺下的路,却会一直延伸下去,直到秦国统一天下的那一天。

秋风又起,章台宫的梧桐叶落得更急了。惠文王望着远方,仿佛又看见张仪穿着青色朝服,站在殿上,从容不迫地说着“连横可破合纵,秦国可制天下”。那声音,像咸阳的秋光,永远留在了秦国的岁月里。

@欧巴小说网 . www.kemoluo.com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欧巴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