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当初悄悄溜进安条克不同,这次它们刚到大马士革城下,就毫无征兆地发起了猛攻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些化为兽僵的骆驼——
原本温顺驮货的牲畜,此刻彻底释放了野兽本能:
它们既能驮着两三具人僵在城下狂奔冲锋,还能扬起坚硬的前蹄,把守城士兵狠狠踹下城墙,甚至会用锋利的牙齿撕咬攀爬的同伴(误攻),战斗力远超普通的狗僵、马僵。
不过,铠甲活僵虽没觉醒沙贾汉那样的血气污染能力,全靠本能撕咬进攻,可身上厚重的萨非铠甲却成了最强的护盾——
它们跑起来不如没穿甲的活僵灵活,却能硬扛守城士兵的刀剑劈砍,甲片上只留下一道白痕,真正做到了刀枪不入。
但大马士革终究不是毫无防备的安条克:
这里遍布着百年历史的武器铸造铺子,还有专门给奥斯曼军队供货的兵工厂。
面对攻城的活僵,城里的百姓虽做不到人手一件趁手武器,却硬是从工坊、仓库里凑出了十万人的装备——
有人握着刚锻打的圆月弯刀,有人扛着打猎用的长矛,甚至还有人举着烧红的铁钳,朝着爬城墙的活僵狠狠劈砍、戳刺。
那几天,大马士革的城墙上,圆月弯刀的寒光几乎就没断过。
活僵的损失远超预期,双方伤亡比例几乎达到了一比五——
七十万活僵像潮水般扑到城下,有的被砍断手脚从城墙上摔下,有的被滚油浇得浑身是火,最终真正冲进城里的还不到六十万。
更惨的是,因为对抗太过激烈,许多被杀死的活僵即便重新尸变,也大多成了残疾僵尸:
缺胳膊少腿的还算完整,有些甚至只剩半个脑袋,眼球挂在外面,摇摇晃晃地在街巷里乱撞,连分辨“活物”都费劲,只能凭着残存的本能瞎扑。
和大马士革的血战比起来,贝鲁特的抵抗要“温和”得多——
这里驻扎着真正的奥斯曼正规军,人数远超安条克那支象征性的守卫队。
这支队伍是加里沙里军团残存的扈从军:
从前加里沙里军团从学生中招募新兵时,每位新兵都会配备五名扈从,这些扈从大多来自被驯服的占领区,还有严格的阶层限制,普通平民根本没资格担任。
论战斗力,他们堪称加里沙里的“影子辅兵”,曾在希腊与巴尔干半岛的征服战中充当先锋,靠着默契的配合打出过不少以少胜多的战绩。
也正因如此,伊斯坦布尔会战里加里沙里军团全军覆灭,才让大维齐与元帅心痛到几乎无法接受——
不仅身经百战的正兵没了,连训练有素、能快速形成战力的辅兵也一同殉国。
要知道,这样一支兼具战力与默契的军团,在帝国鼎盛时期至少需要十年才能重建并恢复战斗力,如今人口凋零、资源匮乏的奥斯曼,却连这点“十年重建”的底气都没了。
现在帝国只剩巴尔干地区还有相对完整的人口基数,安纳托尼亚早已成了连飞鸟都不愿停留的无人区,库尔德斯坦、叙利亚、巴勒斯坦这些曾为帝国输送大量兵源的传统区域,也接连因活僵之乱失陷,人口锐减九成以上。